本帖最后由 MB017132 于 2015-9-27 13:24 编辑
首先,不会完全复制真实存在过的场景(也不会使用真实存在的地名,除非巧合)。这是由于:
1. 现状存在的,与其摆模型不如去现场拍照。各种设计理念都是别人做好的,没有自己的新意;
2. 曾经存在而现在消失的,即使把模型做得再逼真,也不可能换回实物或者当年在现场拍摄的照片;
3. 模型总会跟实物相比有偏差,说能完全缩小比例复制是假的。
其次,通常不使用“火柴盒”现成的“汽车城”配件。
这些配件虽然有些做得也挺精致,但主要是拿来收藏的,比例严重失真,并且式样有限,灵活性差。除非是为了展示这些官方发售的模型产品,才考虑使用原物而不加自制的修饰,如MC610港口。
再次,场景用到的车辆,除了购买的现成车模之外,需根据实物来制作新增车型。因为本人对车辆(公交车)的感情,都是建立在所见实物基础上的,异想天开虚构一个车型没有意义。但车身涂装可以虚构。
自制的场景,分为景物与虚拟地名两大部分。
景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
1. 见过类似地点(实地或照片),但是在国外,我国尚未发现。(比如悬吊式单轨列车。)
2. 曾经出现类似地点,后来消失了。(最典型的就是电车与铁路平交道口。)
3. 理论上能够出现类似的地点,但现实情景中尚未发现。(比如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广州等不同城市风格的公交车出现在同一个地方。)
虚拟地名主要来自:
1. 自己生活中有所体会的事物,但现实中一般不存在的名称。(比如以人名或绰号命名的冬瓜大道、令云路、点哥村;以作品命名的亲头票街;以方言谐音命名的民刀路;以错别字读音或者错觉命名的秃塘路、朝武路、早鸟镇。)
2. 社会、家庭中认为不好的事物,但本人反其道行知,或有逆反心理,希望发扬光大。(这种是很多的,举例如下:)
(1)低血糖街
(2)自闭塔
(3)盗铃厂
(4)四风廊桥
(5)正单街(可怜身上衣正单)
(6)缺眠路
(7)全倒户大街
(8)烧傻塘
(9)暴殄巷
3. 经历的某些事件,当时不敢发泄不满,之后体现在模型中。(比如挑食大街、不搏三路、不嚼八路、不吃桃路、共享台大厦、破元路。)
4. 从各类报道中得知的感兴趣、有震撼力的景物,现实中难以欣赏到实物(或者现场不够尽兴),通过模型解馋。(比如民室街、台游镇、上邪镇胡同、弹丸街、枫园隧道。)
5. 由新闻媒体或网上得知某些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,但在现实中遥不可及,通过模型“拉近”。(比如半颅居、胡家面馆、文浩创作室、凤芹胡同。)
6. 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扩大为虚拟城市的一部分。(比如詹家鱼塘、大风走廊、天河闸、风霜沟与耐河桥路、下马江头与三毛乐园。) |
-
|
|
|
|
|